跳到主要內容
:::

調出觀賞水族養殖產業的繽紛未來色

開發新穎且並具市場需求之觀賞魚及觀賞蝦類計畫劉俊宏特聘教授

你或許已經知道,近年來陸續有研究指出,當我們和犬貓相處互動、撫摸他們的時候,腦內分泌的「催產素」會帶來一種幸福的感覺,同時有效紓解壓力。但你知道看著水族箱中的魚兒們游來游去,也有同樣的效果嗎?

根據英國埃克塞特大學(University of Exeter)的研究,受試者在欣賞了水族箱中的觀賞魚蝦之後,他們的血壓和心跳速度都降低了,情緒也變得愉快( University of Exeter. "Aquariums deliver health and wellbeing benefits." ScienceDaily. ScienceDaily, 29 July 2015. )。美國的知名大型寵物網站 BE CHEWY 也曾報導過「水族箱療法」,這是利用水族箱所創造出的舒緩水聲,以及放鬆的燈光氛圍,來幫助人們緩解壓力的一種療癒方式。比方候診室、辦公室等場域,常常設置觀賞魚缸,來安撫、和緩患者或訪客的情緒。這些研究結果證明,觀賞魚蝦的價值早已不只侷限在娛樂休閒的範圍,而是講究個人化、更緊密的健康與身心靈領域,這也是為什麼全球觀賞魚市場的商業產值,每年都在逐步提升中。

圖說:飼養觀賞魚不只是休閒興趣,還能放鬆心情

觀賞水族養殖,市場需求與生態挑戰的解決之道

根據劉俊宏教授的研究「開發新穎且並具市場需求之觀賞魚及觀賞蝦類」計畫指出,觀賞水族產業在全球,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愛好者基礎,是僅次於犬貓的第三大寵物市場。隨著都市化的區域不斷擴大,生活水準普遍提高,人們對於觀賞水族的興趣更是與日俱增。當然,就如前文所提到的,這不僅是因為觀賞魚蝦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,更因為它們是「寵物」,是受人喜愛的對象,更因為觀賞魚蝦和毛茸茸的犬貓們一樣,也具有緩解人們壓力和療癒心靈的能力。所以,開發新穎且具市場需求的觀賞魚蝦種類,對臺灣的養殖漁業來說,無異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優秀選項之一。

「在臺灣,觀賞魚蝦產業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,並且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不俗的表現。根據 2013 年臺灣漁業統計年報,臺灣觀賞水族的出口貿易值從 2011 年的 290 萬美元增至 2014 年的 470 萬美元,顯示出產業的迅速發展。然而,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消費者對新穎品種的追求,使得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新品種開發成為必然。」劉俊宏教授和團隊在進行研究之前,先是整理爬梳了臺灣觀賞魚蝦養殖業的供需狀況,並且更近一步了解到,觀賞魚蝦的開發,除了可以滿足市場需求之外,更是為了保護日益稀少的野生資源。「跟一般食用魚一樣,觀賞魚的來源原本都是野外,但是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的破壞,讓許多野生觀賞魚蝦的數量急劇下降,對生態平衡造成影響。」所以,以科學化的人工培育,產出具有市場價值的新型觀賞魚蝦品種,就成為替代野生捕撈、保護生態資源的有效方法。

霸王紅戢槍蝦的胚胎及蝦苗發育過程
霸王紅戢槍蝦的胚胎及蝦苗發育過程。
斑馬狗頭的胚胎發育及玻璃缸中飼養的魚苗
斑馬狗頭的胚胎發育及玻璃缸中飼養的魚苗。

圖說:以科學化的人工培育,產出具有市場價值的新型觀賞魚蝦品種,是替代野生捕撈、保護生態資源的有效方法。

多管齊下,找尋養殖最佳解法

劉教授和團隊先從一般觀賞魚養殖場及貿易商處取得實驗用的種苗,包括斑馬蝦、霸王紅戢槍蝦、雜交慈鯛、斑馬狗頭、長額米蝦、金錢狗頭等。劉教授和團隊利用這些種苗,進行一連串的繁殖系統設置、研究不同培育條件對繁殖的影響,以及種蝦催熟試驗。

例如霸王紅戰戢槍蝦為兩側洄游的蝦種,其研究團隊就透過不同的育苗鹽度、溫度、餌料等測試,成功建立霸王紅戰戢槍蝦人工量產技術,該蝦目前已成為市場主流觀賞蝦的一種。

圖說:霸王紅戢槍蝦。

此外,斑馬蝦為一種進口野生蝦,剛引入臺灣時,由於環境適應不良,以致於死亡率高,蝦苗育成率不佳,劉教授及其團隊透過不同環境參數分析,以模擬一種接近野生的環境條件來提高斑馬蝦的活存率,再從中選育適應臺灣在地養殖環境的個體,並進行多代培育,而達到量化目的,該蝦目前也為臺灣觀賞水族主流飼養的蝦種之一。

長額米蝦研究也是透過不同飼餌料分析來進行種蝦催熟,發現人工飼料搭配生餌,可以在六週內顯著提升種蝦的性腺發育指數,而蝦苗培育部份,也透過不同環境條件及餌料生物搭配使用的研究,成功建立量產技術。

圖說:人工培育變異個體-白化印度斑馬蝦。

斑馬狗頭為一種淡水河魨,當時市場需求的個體都是透過野外捕撈,在劉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下,成功確立人工繁殖技術,包括種魚催熟技術、適合的產卵基質、魚苗的最適餌料及培育環境條件等,使得目前市場需求的斑馬狗頭都來自人工個體,大大降低了對野外環境的破壞。

除了新穎觀賞水族種類的開發,計畫中也確立一種可用於魚隻揚色的色素,該色素的特點是單價便宜及容易取得,可取代高價的蝦紅素使用,團隊更將其應用於黃化紅點綠菠蘿的揚色,以期開發市場需求量高的虎面菠蘿。

人工培育的斑馬狗頭
圖片:人工培育的斑馬狗頭
揚紅後的黃化紅點綠菠蘿
圖片:揚紅後的黃化紅點綠菠蘿

劉教授和團隊針對每一種種苗,設計了最有利於其生長與繁殖的環境設定,從水質管理到營養供給,每一項都精心調整,以確保最佳的生長效率和生存率。

頭好壯壯和五彩繽紛,我全都要

「觀賞魚的養殖是趨勢,不管從休閒娛樂、經濟價值還是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,養殖觀賞水族都能為人們、為環境帶來許多的好處。」劉教授表示,環境對觀賞魚的影響最大,習慣硬水的魚,換到軟水中依然可以存活,但無法繁殖,反之亦然。如果能夠創造出與原生處一致,甚至更優質、更穩定的環境,觀賞水族動物的繁殖率就有機會上升,體質也有可能會更好。

所以透過這次的實驗計畫,劉教授和團隊就找出了最適合各式觀賞魚蝦的最適繁殖條件,並且開發了不同的觀賞水族動物的繁養殖技術,培養出各式體色及外觀形態的個體,以增加市場競爭力,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投入,進而促進觀賞水族產業的蓬勃發展。「開發新穎且並具市場需求之觀賞魚及觀賞蝦類」計畫的成果,證明透過科學化的技術,不僅可以大幅提升繁殖效率,更確保了高品質種苗的穩定供應。劉教授和團隊也將這些技術與業界共享,協助業者可以更高效地進行大規模生產,鞏固臺灣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力,為全球觀賞水族市場,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我們可以期待的是,觀賞魚的創新養殖技術,將推動產業朝著更高效、更永續的方向發展,打造一個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雙贏的局面,一個充滿希望和潛力的藍海市場。

*操作提示:[ESC]:關閉視窗,[↑][↓]:上下捲動
關閉